热线:+86-771-8028898
咨询热线:+86-771-8028898

丰富研学之旅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文章来源:南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2-09-07 10:17:42  浏览:

   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古岳文化艺术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待3000人次,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青秀山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待1.7万人次,美丽南方研学基地接待1.6万人次……日前,记者从南宁市教育局获悉,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丰富且多元,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之门。

  

   研学营地遍地开花 为提高能力打牢基础

  

  自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2020年,南宁开始了中小学研学实践的探索之路:成立南宁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南宁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设计研学实践教育管理平台,研学旅行协调机制、责任机制、安全保障机制雏形初现,开启市级研学基地推荐和审核工作。截至2022年7月,全市共有国家级基地5个,自治区级基地46个、营地1个,市级基地74个、营地3个。

  

  近年来,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陆续与广西林科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牛研究所、南宁市同仁村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校外研学基地,打造特色研学课程。记者看到,学校每次开展研学活动,都制定一本研学手册,上面记录了研学目标、研学过程、研学笔记、研学评价等内容。如在学校与广西林科院开展的“农林时政与劳动实践”研学手册中,结合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将植物的光合作用、甲醛的危害和防治、密度检测、土壤酸碱性实验等内容融入研学过程中,让学习充满乐趣。

  

  “在去林科院参加的‘农林时政与劳动实践’研学课程中,我们参观了油茶的种植基地,了解了澳洲茶树精油萃取流程,同时,认识了蒸馏技术,解锁了澳洲茶树分布、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八(15)班的李嘉哲说。

  

  “校内开展文化课,是在理论上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开展劳动教育课,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掌握一些劳动技能。有了劳动能力,才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技术为振兴国家、振兴民族做贡献。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做出应有的贡献。”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校长周万忠说。 

  

  重视红色文化研学 发展特色国防教育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前身是部队子弟学校,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学校办学中秉承重视国防教育的优良传统,军训开创了“7+2+2”模式,即高一军训7天,高二、高三各军训2天,高中3年共军训11天的模式。该模式与红色研学课程融合,形成立体式的红色研学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学生在军训期间到广西民族博物馆集体研学,把红色传统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三者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有所体悟、感受和思考。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有校内和校外红色研学基地,以党史文化长廊、学校党支部基地的建设、先锋党员的展示,以及党员活动室为校内红色教育基地,如在党史文化长廊展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人民英雄等,是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教育集团江南校区一块亮丽的名片。校外以邓颖超博物馆、军训基地等场所进行研学,如组织学生到蓝盔基地等开展红色研学,通过模拟四渡赤水、过雪山、趟河流、飞夺泸定桥等虚拟情景,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定他们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沛鸿民族中学副校长付松锋说:“学校在2020年申报了综合实践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南宁市2020年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这是对学校研学活动的肯定。学生把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带入研学活动中,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是一种跨学科式的学习实践和体验,也能见证学生的成长。” 

  

  家校社三方联动 着重培养劳动技能

  

  早在建校初期,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就已经开始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据科研处主任庞国艳介绍,2004年,学校设置了“快乐劳动”课程,由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擦桌子、拖地等卫生打扫活动。至今,滨湖路小学设置了北斗科技、创客、红色文化、法制教育等方面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全面铺开,校内校外相结合,全面推进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建设。

  

  滨湖路小学在校内跨学科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贴近实际生活,培养扎实的生活技能。庞国艳介绍,学校设置了“四季童耕”和“每周一菜”等活动,其中,耕种活动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让学生制作“种植日记”,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动手参与劳动,还能学会观察和记录,绘制种子成长的过程,以劳动教育促进美育的发展。

  

  在校外研学基地的建设成果中,滨湖路小学与南宁市九个场馆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场馆研学、学习讲解,评选出优秀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陆续输送学生到研学场馆参与志愿服务。学校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劳动教育基地学习插秧、扎染、制作豆制品等特色研学活动。除此之外,滨湖路小学还从社区劳动教育入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服务,在社区举行主题宣讲活动等。

  

  庞国艳分享了3点劳动教育建设的经验做法:首先,劳动教育要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光荣的观念;其次是以课程育人,结合学校特色和文化,设置校本劳动课程;再次就是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教育,推动劳动教育深度发展。

公众号

张老师

欢迎加微信详细了解!